2024 年 11 月 3 日下午,第十五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海峽兩岸文博會」)在福建廈門圓滿落幕。此次文博會緊扣「一脈傳承·創意未來」主題,以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文化,增進台灣同胞的民族、文化、國家認同為宗旨,突出文旅融合特色,在多方面積極創新,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為兩岸文化產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成果豐碩。
一、兩岸交流合作新拓展,亮點頻現情誼深
文旅融合共生,兩岸合作共贏。海峽兩岸文博會始終圍繞兩岸,加強對台工作,搭建文化交流的優質平台。本屆加大了台灣地區縣市政府、文創協會、高校的參展力度,結合經貿形勢,深耕文旅市場,整合資源,創新亮點。
深化交流方面,本屆文博會立足兩岸文化傳承與創新,做精文旅產業交流。設置 9 個台灣地區主題館,近 200 家台灣品牌企業、100 多位工藝大師、300 余位展商參展。金門縣以復刻 600 年前金門城為展館形象,展現金門文化底蘊和廈金淵源,推出特色文創產品。法藍瓷連續 15 屆參展,其華南地區負責人吳益群希望借助平台和大陸市場將中華文化推向世界。
傳承創新上,「台灣大師工藝館」匯聚了 50 余位工藝美術大師和非遺傳承人,如林佩瑩展示客家傳統技藝「纏花」,梁晊瑋、劉世平、董嘉靖等大師也帶來精彩作品,展現中華傳統工藝之美。「兩岸文創館」以古厝建築為模型,展示台北、台中、台南等地創意作品,促進兩岸民間藝術「沈浸式」交流。
創意碰撞助力青年交流。文博會關注兩岸青年創新創意。海峽兩岸高校設計展區中,省內 17 所高校、台灣地區 4 所高校設獨立展區,兩岸高校融合展展示 30 余所高校 126 件學生作品,涵蓋文創、動畫、設計等多板塊。華僑大學等高校作品展現兩岸文化交融與家國情懷。海峽兩岸青年文創沙龍,兩岸高校導師圍繞文化話題深入探討,現場大學生熱情交流對文旅文創發展的見解。
二、文旅展覽創新,打造示範平台新高度
持續深耕「文化旅遊」版塊,多省市和地區在現場設立主題館,展示文化產業成果。
福建省文化旅遊品牌館以「海絲起點 清新福建」為主題,通過 8 大區展現「福」文化內涵、福建文旅品牌建設成果,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
廈門主題館首次亮相,以「海上花園、樂動廈門」為靈感,設音樂、影視等六大版塊,展陳金雞獎打卡點等內容,開館儀式精彩,還有多種表演輪番上演。在廈有禮 XMENLY 展出廈門文旅優品,舉辦主題展覽。
文博 IP 授權展人氣爆棚,首次舉辦便匯集 20 多家國內博物館、科技館,眾多爆款文博文創產品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首款 AR 考古盲盒受關注,展會期間參觀互動人數多,文創產品熱銷,合作咨詢頻繁,交易額可觀。
三、非遺文化展覽創新,激發文旅新動能
「民間故宮」榮寶齋首次參展,展示徐悲鴻、吳冠中等近現代書畫精品的木版水印原作,原院長陳銘帶來非遺體驗,讓觀眾感受書畫藝術與傳統技藝魅力。
海峽兩岸工藝精品展中,德化白瓷「玉漱公主」大放異彩,其作品《夜宴》工藝精湛、文化底蘊深厚,生動還原盛唐夜宴場景。
本屆文博會首次聯動淘寶手藝人、鷺潮·鼓浪嶼美院,以非遺竹藤藝術為主題,邀請藝術家和網紅文創品牌,呈現「交織·竹藤非遺工藝創新作品展」,展示創新作品,特邀藝術家共創竹藤藝術裝置。
「非遺走向世界——走進大阪世博會」主題特展亮相,為 2025 年大阪世博會徵集非遺作品,同時福建各地也展示多種非遺內容,推動非遺活態傳承。
四、數智賦能,產業融合創新發展
第十五屆海峽兩岸文博會聚焦科技賦能文旅。無界 AI 的「無界魔鏡美拍機」融合台灣元素,利用技術實現多種主題妝造和場景變換;長春中國光學科學技術館展示激光樂器;元蘿蔔的 AI 下棋機器人與觀眾切磋棋藝,傳承傳統文化。
福建省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聯合展區展示新技術成果和大視聽基地建設成就。廈門廣電集團設三大展區,聯合科技企業展現媒體發展成果,展會期間「閩南語 AI 大模型聯合實驗室」揭牌,雙方將共同研發閩南語 AI 大模型。
五、務實招商,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福建省文旅產業鏈招商推介會在廈門成功舉辦,180 多人參會。福建省推介 20 個重點招商項目,總投資 872.43 億元,涵蓋多個板塊。現場舉行重點文旅項目簽約儀式,24 個項目簽約,總投資 46.2 億元。
文化和旅遊人工智能應用推廣交流活動舉辦,近 280 人共話文旅發展。廈門數字文旅產業交流會(湖里區專場)吸引各界代表,圍繞廈門優勢,交流文旅產業招商與合作。
六、多元互動,創新消費場景活力足
本屆文博會圍繞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策劃活動,滿足需求,推動購銷兩旺。加強在青年群體傳播,升級 City Walk 創意,在多個藝術產業園區設分會場,聯動藝術機構和商圈店鋪,線上線下聯動促消費。與抖音合作開展話題互動,邀請非遺大師和文化博主,傳播非遺文化。現場集章打卡活動熱烈,展商通過多元互動促展促銷。
廈門文旅融媒體打造實況新聞中心,向多平台分發信號,邀請參展代表直播。廈門廣電集團通過數字平台打造系列新媒體報道,全方位報道文博會。通過多種傳播方式,文博會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
海峽兩岸文博會歷經十五載,挖掘中華文化旅遊資源,凝聚兩岸情誼,以豐富活動和專業交流,在增進兩岸感情、推動文化交流、擴大產業合作中不斷前行,深受業界和民眾喜愛。文博會持續創新,升級合作模式,突出文旅融合,構建兩岸美好未來。
衛視新聞中文台 記者 楊惠茹 鄭凱綺/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