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成通/南平報導
日前,南平市借力9.8貿洽會平台,向國內外客商全面推介“世界遺產地、綠色生態城”武夷山水品牌:以千年閩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文化、建盞建本文化為底蘊吸引投資,充分展現其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與豐碩成果。目前,南平已獲評全國首個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市、國家森林城市等多項國家級綠色“金牌”,正加速建設全國綠色發展示範區。
在產業佈局上,南平市聚焦生態優勢產業,構建多元發展格局。武夷山依託“雙世遺”與國家公園品牌,以“五個一”為綠色發展方向:做美“一座山”,升級文旅體驗;做深“一根竹”,延伸竹產業鏈;做香“一片葉”,壯大茶產業;做活“一瓶水”,開發優質水資源;做全“一隻雞”,完善肉雞加工鏈,全力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和“福建會客廳”。
竹產業方面,南平重點推進精深加工空間佈局:以建陽、建甌“兩徐”竹經濟產業園為核心區(規劃面積約41平方公里,啓動區約5000畝),佈局筍竹精深加工及竹機械、新材料研發等配套產業;以邵武、延平等地為示範區,側重竹標準材生產與竹生化產業;以政和、武夷山等地為示範區,主攻竹茶具、傢具等生活用品製造,推動竹產業向高附加值領域邁進。
作為習近平總書記“三茶”統籌發展理念首提地,南平全力打造全國“三茶”統籌發展先行區。其地處北緯27度世界黃金產茶區,是紅茶、烏龍茶、白茶發源地及萬里茶道起點。當前,南平已完成“萬里茶道”申遺規劃編制,武夷岩茶(大紅袍)製作技藝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持續推動茶文化傳承與茶產業、茶科技深度融合。
水資源開發與肉雞產業同樣成果顯著。南平水資源總量達275億立方米,居福建省首位,已探明35處礦泉水水源地,年可開發量約511萬噸,2024年全域主要流域Ⅰ-Ⅲ類水質比例100%,其低礦化度礦泉水富含硒、鈣等微量元素,開發潛力巨大。肉雞產業則依託鏈主企業聖農集團,該集團構建了從原種研發到物流運輸的完整產業鏈,位列全球白羽肉雞行業第六、亞洲第一,形成特大型產業集群。
未來,南平市將繼續以打造生態文明典範、綠色產業高地、鄉村振興樣板、文化傳承標桿為目標,加快建設環武夷山國家公園保護髮展帶,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