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大學平潭研究院開啓遊學課,深度探尋閩商精神傳承與創新

2.8k Views
廈門大學平潭研究院開啓遊學課,深度探尋閩商精神傳承與創新

        2024年11月27日,廈門大學平潭研究院姓氏文化和閩商精神研修班正式拉開了遊學體驗的序幕,學員們齊聚福建鑫磊工貿集團霞浦翰林第康養文旅項目,開啓了一場別具一格、意義深遠的探尋之旅,於商業智慧與人文底蘊交織之處,深挖閩商精神內涵,鋪展海峽兩岸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壯麗畫卷,為區域文化與經濟協同共進注入強大動力。

        秉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理念,此次遊學旨在打破理論與實踐的壁壘,讓學員們於實地感悟中收穫真知灼見。鑫磊工貿集團董事長林常平,這位資深閩商代表,化身“引路人”,引領眾人走進其傾注心血的霞浦翰林第康養文旅項目,一處承載著深厚商業智慧與人文情懷的所在,恰似一座隱匿於歲月深處的寶藏,散髮著獨特魅力,引得學員們紛紛前來“取經問道”。

        踏入擁有兩百餘年歷史的清代古建築“翰林第”,仿若穿越時空隧道,與往昔歲月撞個滿懷。這座從江西遷建至霞浦的古建築,歷經風雨洗禮、歲月雕琢,宛如一位默然端坐卻滿肚子故事的“智慧長者”,靜靜訴說著曾經的榮光與滄桑。它曾見證劉子釺的清正才學,承載著歷史的厚重期許,在林常平的傾心守護下,猶如枯木逢春,重煥勃勃生機。旁人眼中略顯破舊的古建,於林常平而言,卻是價值連城、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寶,他不惜斥巨資精心保留修繕,這份獨到長遠的眼光與深厚熾熱的文化情懷,令人贊嘆不已。

        屋內悠悠散髮的香樟木香,恰似歲月凝練沈澱的馥郁氣息,絲絲縷縷沁人心脾,讓人瞬間沈浸於古樸典雅氛圍之中。三進格局原汁原味還原古代私塾風貌,恍惚間,“孟母三遷”的典故浮現眼前,林常平恰似那位用心良苦的孟母,為傳承尊崇知識、敬畏文化的火種,以非凡魄力保留下這片珍貴文化空間。“文淵閣”等四座樓閣,猶如四顆璀璨奪目的文化明珠,彰顯往昔深厚文化底蘊,鐫刻著古人對知識孜孜不倦的追求印記,如今更是華麗轉身,成為傳承傳統文化的“活化石”,牢牢牽系著海峽兩岸共同珍視的文化根脈,熠熠生輝。

        林常平分享的諸多見解中,其倡導的“捨得觀”仿若一把智慧鑰匙,開啓眾人對人生與商業的全新認知大門。“人要學會捨得,小捨小得,中捨中得,大捨大得”,在他眼中,捨並非追逐即時回報的功利之舉,而是在漫長人生與跌宕創業路上默默積攢“靈魂力量”,恰似為未來困境儲備“錦囊妙計”,關鍵時刻助力破局突圍。這一深邃人生哲學,既是閩商在商海沈浮中焠鍊出的智慧結晶,也是中華傳統文化“有捨有得”古老觀念的鮮活映照,在兩岸文化傳承脈絡中清晰可尋,對當下商業實踐與為人處世之道有著深遠啓迪與指導意義。

        作為商界佼佼者,林常平商業版圖輝煌背後,是對市場風向的敏銳洞察、對機遇稍縱即逝瞬間的果敢把握,恰似深諳《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精髓,於商海波濤中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功成名就之際,他堅守初心,勇扛社會責任,執著投身文化傳承大業。面對外界對收購“翰林第”的種種質疑,他仿若“精衛填海”般堅毅無畏,憑借不懈努力,讓古建蝶變成為康養文旅領域的璀璨亮點,巧妙實現商業與文化水乳交融,創造社會價值,惠及一方民眾,契合當下文旅融合澎湃浪潮,開拓海峽兩岸傳統文化傳承嶄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已屆76歲高齡的林常平,依舊活力滿滿馳騁於經濟前沿陣地,躬身入局低空經濟、海洋經濟新賽道,與年輕一代企業家並肩奮進。他列舉劉曉慶、張紀中等超70歲名人老當益壯、拼搏不止的實例,彰顯自身“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豪情,詮釋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昂揚精神,這份熱忱既飽含對祖國經濟建設的拳拳之心,更凸顯閩商銳意進取、敢為人先的獨特氣質,融入兩岸同源文化傳承血脈,激勵著新一代創業者砥礪奮進、逐夢前行。

        廈門大學平潭研究院此次遊學體驗第一課,不只是知識的汲取、精神的傳承,更是一場直擊心靈的洗禮、點亮智慧的啓迪之旅。借助企業實地走訪,深度挖掘閩商精神傳承創新密碼,林常平以親身經歷生動詮釋閩商堅韌不拔、懂得捨得、勇於擔當的精神風貌,其分享既是鮮活實用的商業教科書,也是激昂熱忱的社會責任擔當“倡議書”,對海峽兩岸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發揮積極示範引領效應。在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深厚底蘊加持下,閩商精神傳承實踐中的商業智慧、人文堅守、創新融合等多元元素,恰似堅固紐帶、暢通橋梁,緊密拉近兩岸文化經濟交流合作距離,為攜手並肩、共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築牢根基,助力兩岸同胞於新時代浪潮中,揚帆遠航,共鑄民族復興輝煌篇章。展望未來,廈門大學平潭研究院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持續深耕研學領域,精耕細作,為傳承弘揚優秀文化、培育商業精英才俊添磚加瓦,奮力推動區域乃至兩岸文化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信息來源:閩商文化館)

衛視新聞中文台  記者 陳志成/福州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