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文博會IP授權展啓幕:32家文博機構攜“國寶IP”跨界,共探文化創新新路徑

4k Views
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文博會IP授權展啓幕:32家文博機構攜“國寶IP”跨界,共探文化創新新路徑

10月30日,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核心板塊“兩岸文博IP授權展”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展會以“文脈長流·守正創新”為主題,匯聚兩岸32家重量級文博機構、50余家參會單位及行業權威專家,通過IP展示、專業對話與資源對接,搭建起文博資源與市場轉化的橋梁,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注入新動能。

作為連接文博資源與產業落地的關鍵平台,本屆授權展緊扣“守文化之正、創產業之新”方向,著力構建“創新有源、授權有據、合作有路、轉化有效”的產業生態。參展陣容亮點突出,陝西曆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蘇州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圓明園遺址公園等“頂流”機構集體亮相,其中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廈門市博物館等16家機構為首次參展,進一步擴充了展會IP資源矩陣,涵蓋歷史文物、自然科學、地域文化等多元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河南博物院特別聯合河南省內多家博物館以“展團形式”集中參展,集中展現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蘊。現場展品中,河南博物院“婦好鴞尊”文創系列、圓明園十二獸首授權產品、蘇州博物館蘇式雅韻精品文創等作品格外吸睛——這些將文物元素與現代審美、生活需求深度融合的產品,不僅收穫年輕人喜愛,更生動詮釋了文博IP“從館藏到生活”的轉化路徑。

為推動文博IP從“展示”向“實質轉化”跨越,展會同期舉辦“文博IP授權行業對話”。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理事長薛利、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陳麗華等權威專家,攜手知識產權律師與品牌企業代表,圍繞“文博IP授權瓶頸突破”“行業標準化建設”“IP市場化轉化路徑”三大核心議題展開研討,為破解“IP開發同質化”“版權保護難”等行業痛點提供了專業思路。

據悉,此次“兩岸文博IP授權展”不僅是兩岸文博資源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更是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的實踐舞台。通過打通“文博機構-企業-市場”的合作鏈條,展會既激活了文博IP的內在生命力,也為兩岸文化產業協同發展搭建了新平台,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切實支撐。

中國海峽新聞網 記者 楊惠茹 鄭凱綺/廈門綜合報道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文博會IP授權展啓幕:32家文博機構攜“國寶IP”跨界,共探文化創新新路徑

10月30日,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文博會核心板塊“兩岸文博IP授權展”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展會以“文脈長流·守正創新”為主題,匯聚兩岸32家重量級文博機構、50余家參會單位及行業權威專家,通過IP展示、專業對話與資源對接,搭建起文博資源與市場轉化的橋梁,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注入新動能。

作為連接文博資源與產業落地的關鍵平台,本屆授權展緊扣“守文化之正、創產業之新”方向,著力構建“創新有源、授權有據、合作有路、轉化有效”的產業生態。參展陣容亮點突出,陝西曆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蘇州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圓明園遺址公園等“頂流”機構集體亮相,其中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廈門市博物館等16家機構為首次參展,進一步擴充了展會IP資源矩陣,涵蓋歷史文物、自然科學、地域文化等多元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河南博物院特別聯合河南省內多家博物館以“展團形式”集中參展,集中展現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蘊。現場展品中,河南博物院“婦好鴞尊”文創系列、圓明園十二獸首授權產品、蘇州博物館蘇式雅韻精品文創等作品格外吸睛——這些將文物元素與現代審美、生活需求深度融合的產品,不僅收穫年輕人喜愛,更生動詮釋了文博IP“從館藏到生活”的轉化路徑。

 為推動文博IP從“展示”向“實質轉化”跨越,展會同期舉辦“文博IP授權行業對話”。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理事長薛利、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陳麗華等權威專家,攜手知識產權律師與品牌企業代表,圍繞“文博IP授權瓶頸突破”“行業標準化建設”“IP市場化轉化路徑”三大核心議題展開研討,為破解“IP開發同質化”“版權保護難”等行業痛點提供了專業思路。

據悉,此次“兩岸文博IP授權展”不僅是兩岸文博資源交流互鑒的重要窗口,更是文化創意產業跨界融合的實踐舞台。通過打通“文博機構-企業-市場”的合作鏈條,展會既激活了文博IP的內在生命力,也為兩岸文化產業協同發展搭建了新平台,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切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