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盛大啓幕,廈門館以“面朝大海,四季花開”為核心主題,憑借“多彩積木”創新設計語言與多元業態佈局,成為展會焦點。展館融合AI數字科技與多媒體影像互動技術,匯聚文旅融合、演藝音樂、電影電視、遊戲動漫四大領域30余家龍頭企業,既像一座創意拼接的“城市文化百花園”,又生動詮釋廈門文化產業“跳起摸高”的奮進姿態與“樂動廈門”的鮮活節奏,全方位呈現廈門文化產業的豐碩成果與獨特魅力。
近年來,兩岸合作開展文創實踐,聯合打造音樂創作基地,台灣文創青年在廈創業成果等,也在廈門館精彩呈現。廈門市文旅局台港澳事務處處長彭軍介紹,本次海峽兩岸文博會廈門館本身就是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協作的結晶,因為在場館設計中有多位台灣青年設計師參與方案創意討論和具體板塊設計,整個展館更顯年輕態和時尚感。
“多彩積木”勾勒廈門文化新氣質
廈門館的整體造型從“年輕、潮流、時尚”的城市文化特質出發,以“多彩積木”為核心設計語言,打破傳統展館的刻板形態。一塊塊承載廈門文化符號的“積木”拼接成館,既象徵廈門文化產業各領域的協同發展,又寓意不同創意的碰撞融合,讓整座展館成為可觸摸、可感知的“文化載體”。館內動線設計流暢,四大展示內容與三大功能區塊有機銜接,彷彿在“文化百花園”中漫步,每一步都能邂逅廈門文化的新表達。
四大展區全方面講述廈門文化產業發展故事
廈門館以四大展區為核心,系統展現廈門文化產業的多元佈局與強勁實力,各展區特色鮮明、亮點紛呈。文旅融合展區以“在廈有禮”文創平台為核心紐帶,串聯紅點設計博物館、鷺潮·鼓浪嶼美院等知名文創地標,延伸至“嶼見閩南”沈浸式景區、百年中山路騎樓風貌區及園博苑非遺活化案例,完整呈現“文創產品—設計平台—街區生態”的融合發展路徑,解鎖廈門文旅融合的“成長密碼”,讓觀眾直觀感受文化與旅遊的深度碰撞;演藝音樂展區圍繞“樂動廈門”主題,構建“傳統與潮流共生、殿堂與街頭並行”的演藝生態。音樂板塊展示大型演唱會、音樂節與獨立音樂空間的繁榮成果;專業演藝平台聚焦閩南大戲院、小白鷺藝術中心等場館的精品演出;小型藝術空間則帶來“帽子戲法”魔術戲劇、“來瘋喜劇”脫口秀等年輕態內容,以聲音為脈絡,傳遞廈門的多元藝術魅力;電影電視展區依託“金雞之城”優勢,集中呈現近三年廈門影視產業的“高光時刻”。國家級獎項金雞獎、飛天獎、星光獎的落地盛況、中國(廈門)智能視聽產業基地等三大影視基地的硬核設施、扎堆入駐的影視企業名錄一一亮相,全方位彰顯廈門作為“影視之城”的產業動能與發展潛力;遊戲動漫展區借助數字交互技術,展示4399、吉比特等龍頭企業的最新成果。從經典像素畫面到前沿沈浸式體驗,展區生動呈現廈門從“遊戲動漫聚集地”到“數字創意新高地”的跨越,讓觀眾感受數字技術為文化產業注入的全新活力。
沈浸式互動點燃觀展熱情
除此之外,廈門館還精心設計五大互動項目,融合AI換臉、雷達捕捉、盲盒抽取等技術與趣味形式,打造“可傳播、可記憶”的觀展體驗,讓觀眾從“看展人”變身“參展人”。
展館內,每位觀眾可開啓專屬盲盒,隨機獲得非遺文創產品或消費優惠券,將廈門的創意與心意“打包帶走”。“人生戲台”以復古電視機為造型打造微型舞台,參與者走入“螢幕”即可成為焦點,觀眾通過實體電視框觀賞,營造“星光時刻”,成為網紅打卡點。“影旅合影機”提供多題材影視場景選擇,借助AI技術將觀眾與廈門經典取景地融合,生成“劇照級”合影,掃碼即可獲取照片與分享模板,實現“一秒入戲”。舞台區同時植入積木主題雷達系統,屏幕隨機掉落雙子塔、三角梅等廈門文化符號積木,觀眾隔空接取互動,提升觀展趣味性。還有巨型積木池,邀請觀眾化身“廈門共創家”,用多彩積木搭建理想中的廈門建築,釋放創意與想象。
暖心服務傳遞廈門城市溫度
除展示與互動外,廈門館還從細節處彰顯人文關懷,讓觀展體驗更具“煙火氣”:展演舞台每日推出機器人舞台秀、脫口秀等多元表演,結合“狀元郎”IP互動,持續吸引人氣,成為館內“活力焦點”。休閒洽談區融入廈門“早茶晚咖”生活方式,展會期間還免費贈送特色冰淇淋,讓觀眾在品味美味的同時,感受廈門的閒適與溫暖。值得一提的是,廈門館還同時設立媒體直播間,由廈門文旅融媒體中心運營,通過實時直播向外界傳遞展館動態,擴大展會影響力,讓更多人“雲遊”廈門館。
面朝大海,四季花開。第十六屆海峽兩岸文博會廈門館以“多彩積木”為筆,以文化創意為墨,勾勒出廈門文化產業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展期內,機器人秀、AR&MR體驗、盲盒抽取、冰淇淋贈送等活動將持續開展,誠邀各界觀眾走進廈門館,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沈浸式感受廈門的年輕脈動與創意能量,共赴一場文化與創意的盛宴。
衛視新聞中文台 記者 楊惠茹 鄭凱綺/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