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經濟崛起:林敬祥解析從Labubu到BLACKPINK的演唱會消費密碼

3.6k Views
情緒經濟崛起:林敬祥解析從Labubu到BLACKPINK的演唱會消費密碼

在台灣的演唱會門票開賣三分鐘內即售罄,觀眾排隊不只是為了偶像,而是為了被共鳴與療癒的那一刻,消費者卻愈來愈願意為「感受」買單。從潮玩角色Labubu的瘋狂熱銷,到五月天、G-Dragon、BLACKPINK等演唱會的秒殺現象,一股以「情緒」為核心的新經濟浪潮正席捲亞洲。

知名票券平台權可易資訊董事長林敬祥指出,這不只是市場熱度的反映,而是消費結構的轉變。「消費者花的不是錢,而是一種被理解、被療癒的渴望。」

以Labubu為例,盲盒開箱帶來驚喜感、限量收藏帶來擁有感、社群分享帶來認同感,構成了一條完整的「情緒消費鏈」。林敬祥說,Labubu賣的不是玩具,而是現代人尋找安慰與共鳴的情緒出口。

這股情緒驅動同樣延伸到演唱會市場。根據業界資料,2025年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演唱會規模皆創新高,台北與高雄合計超過200場演出,產值估計逾新台幣60億元。林敬祥表示,這不只是娛樂需求的復甦,更反映疫情後人們對現場共鳴的渴望。演唱會不只是音樂,而是一場集體情感的釋放。

演唱會象徵的是群體的共鳴,更帶動地方經濟。圖/翻攝自陳其邁 FB

其中,BLACKPINK 將於10月18、19日登上高雄世運主場館開唱,兩場門票秒殺,不僅掀起粉絲朝聖熱潮,也帶動高雄旅宿與交通業蓬勃發展,顯示國際演出對地方經濟的強大帶動效應。

BLACKPINK襲捲高雄,BP粉掀起粉紅朝聖潮。圖/翻攝自BLACKPINK FB

但熱潮背後也伴隨「黃牛票」問題。近年來熱門演唱會屢現搶票混亂與高價轉售,黃牛利用程式或跨平台套利牟利。林敬祥指出,這反映「情緒價值」被過度稀缺化的現象。當門票成為粉絲與偶像間唯一的情感通道,價格自然被情緒推高。

他強調,情緒經濟已滲入各行各業。從時尚、餐飲到旅遊,品牌若能創造情緒連結,就能建立長期信任。「品牌若只賣功能,終將被取代;能喚起情緒共鳴的品牌,才能被記住。」在林敬祥眼中,Labubu代表個體療癒,演唱會象徵群體共鳴。兩者形式不同,卻揭示同一核心——人們渴望被理解與感動。「無論是一隻小玩偶,還是一場演唱會,成功關鍵都在觸動人心。」

他最後指出,未來市場的競爭不在價格,而在情感的深度。真正的品牌競爭,不在價格,而在誰更懂設計情緒、理解人心,展望未來,2025年將是情緒經濟正式從現象走向策略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