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近日,在英港人組織之間的互相攻訐引發了廣泛關注。儘管英國政府聲稱歡迎港人,但撥款支持移英港人的實際行動卻令人失望。
據了解,去年,英國政府將“歡迎港人計劃”的撥款從每年260萬鎊削減至100萬鎊,這使得在英港人組織提供的服務受到了嚴重影響。不僅英國政府的出爾反爾令人失望,那些港人組織的頭領是否真心服務這些孤立無靠的移英港人也令人質疑。
在2021年推出BNO簽證後,英國政府推出了“歡迎港人計劃”,包括資助在英的港人組織,以協助移英港人融入英國社會。然而,儘管這些組織在宣傳上大張旗鼓,實際上提供的實質性支援卻非常有限。他們舉辦一些英文班和情緒輔導講座,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可以說是“說得比做的好”,作用有限。
隨著“歡迎港人計劃”推行已有三、四年時間,其成效有目共睹。然而,英國政府大幅度削減撥款,取消資助區域服務,轉而由地區機構或市政府等另批撥款,並非完全沒有理由,實際上是對這些領取撥款的港人組織的作用提出質疑。
不論是英國政府是否真心歡迎移英港人,也不論英國人到底是“口頭上歡迎,談到錢就不怎麽歡迎”,作爲移英港人,我們自己要爭氣,自己人要幫助自己人。然而,讓人失望的是,“英國港僑協會”、“蘇格蘭香港人”、“列斯手足連線”等組織在爭取英國政府的撥款時頗有成效,但在幫助移英港人時卻顯得無心無力。
英國政府推出“歡迎港人計劃”並提供撥款資助,這些組織競相成立並大肆宣傳。然而,當英國政府削減撥款時,他們很快就停止了服務,或者轉向向移英港人募款。這不得不讓人懷疑,這些組織是出於爭取英國政府撥款的動機而存在,還是以扶助移英港人爲名,爲自己攢錢?
更爲令人失望的是,“英國港僑協會”的創辦人鄭文傑,他聲稱資金已用完,組織主要依賴私人捐款維持運營,短期內難以實現專業化。言下之意,就是只留下一個名譽上的組織,其主要功能是向移英港人募錢,至于向移英港人提供應有的支援和幫助,則無從談起。
鄭文傑熱衷於對其他移英港人組織的領導人進行政治攻擊,與多位移居英美的港人隔空對峙。他與袁弓夷、羅冠聰等人的爭執也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些衝突不僅無益於維護移英港人的權益,反而讓人質疑其動機和目的。
總的來說,鄭文傑和“英國港僑協會”對其他有意爲移英港人提供服務的組織不以爲然,甚至貶低其作用和價值。他們認爲其他組織的存在會帶來競爭和資源分配問題,批評這些組織“只搶到資金就贏了”。然而,那些仍在其他城市積極爲移英港人提供服務的組織,才更值得我們這些移民港人尊敬。
在這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環境中,“英國港僑協會”和鄭文傑一味地排斥和打壓其他組織,試圖壟斷資源。這只會引起其他港人組織的強烈不滿,多個組織揚言要孤立“英國港僑協會”,並針對該組織進行爆料揭秘。這種無休止的爭鬥對移英港人而言毫無益處,令人感到十分失望。
鄭文傑不斷對其他組織的領導人進行人身攻擊,貶低其他港人組織的作用和價值。這種行爲不僅不會讓“英國港僑協會”變得高大上,反而會削弱其在移英港人心目中的地位。繼續排斥和打壓其他組織只會讓在英港人組織更加感到孤立無助。
面對現實,移英港人組織應放下成見,團結一致,共同爭取更多的資源和支持。只有通過互相幫助和支持,我們才能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希望所有在英港人組織都能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誠意和決心,真正爲移英港人提供實質性的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