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大陸經濟風險加劇,新創企業數量從2018年的5萬家驟降至2023年的1千家,創業環境急劇惡化,連「獨角獸」企業也縮減近半。台商深陷其中,需在紅色供應鏈內求存,挑戰空前嚴峻。
一位減速機台商參與衛星零件研製,卻未被選為供應商;另一家供應蘋果筆電鍵盤的台商,疫情迫使其轉攻大陸市場,雖獲華為訂單,卻面臨高要求、低價格的困局。他們的經歷折射出台商融入大陸市場的艱難。
部分台商選擇未雨綢繆,如新精沖科技董事長呂宏義,提前布局汽車沖壓件業務,用傳統產業支持新事業轉型,成功避開市場風險。他強調,企業轉型應趁業績高峰時進行,否則恐難及時應對挑戰。
蘇州勳龍董事長林萬益則以情感與實際激勵員工,從民族自豪感到贊助深造,不惜投入巨資穩固團隊。他的策略展現台商在逆境中的智慧與應變。
專家提醒,台商唯有內革外應,持續變革,才能在大陸產業洗牌中站穩腳跟。與時俱進、否定過去成就,是避免被市場淘汰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