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7 日上午,在第十六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舉辦期間,福建武夷山迎來了 2024 年“景邁山·武夷山 茶與茶的對話”活動。此次活動以“三茶”統籌理念為指引,圍繞世界遺產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旨在推動跨地域合作,弘揚中國茶文化,促進中國茶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普洱市副市長楊中興、南平市副市長魏敦盛出席活動並致辭。
楊中興在致辭中指出,景邁山與武夷山皆有著深厚的茶歷史底蘊,茶在這裡不僅是飲品,更是連接各方、包容多元文化的橋梁。兩座山所共有的茶文化價值,強調了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理念,而“三茶”統籌更是為兩山的未來發展指明方向。他強調,此次活動將成為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及總書記關於“三茶”統籌和遺產保護重要指示精神的實踐平台,通過交流融合,充分挖掘茶文化內涵,實現遺產資源共享與區域聯動,合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茶產業示範高地,推動世界遺產地的可持續保護與利用。
魏敦盛在講話中提到,本年度活動繼續秉持“三茶”統籌理念,依託茶博會平台,匯聚兩地專家學者與茶企代表,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展開多維度交流與研討。雙方將圍繞茶產業發展方向、市場動態與技術創新等關鍵議題深入對話,共商發展良策,促進兩地茶產業健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他期望,兩地能夠進一步加強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將景邁山與武夷山的茶文化推向世界,提升中國茶在全球的知名度與美譽度,讓更多國際友人領略中國茶文化的魅力。
活動期間,福建省政協原副主席、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林鐘樂,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院長柴曉明分別發表了《“三茶”統籌,讓中國茶走向世界》與《山與茶:從生態的智慧里看中國與世界》的主題演講。林鐘樂的發言深入剖析了“三茶”統籌如何為中國茶產業開闢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柴曉明則從生態智慧的視角闡述了中國世界遺產的全球影響力與價值內涵,兩場演講為現場嘉賓帶來深刻的思想啓迪與實踐指導。
南平市與普洱市的茶企代表以及兩山的“推介官”分別從歷史文化、科技應用、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茶旅融合等多元角度,全方位展示與推介了兩地豐富的茶文化與茶產業資源。活動現場還舉行了普洱市與南平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與武夷山市締結友好城市的簽約儀式,以及《普洱》與《茶道》雜誌的戰略合作簽約,標誌著兩地在茶文化交流、茶產業協同發展等領域進入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合作階段。
此外,來自普洱的少數民族演藝團隊為活動帶來了《意噠》《拉祜四季調》《山谷的回聲——豐收打穀調》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表演,展示了普洱地區濃郁的民族風情與地域文化。近 20 家普洱茶企和普洱咖企的產品展示區,則為與會者呈現了一場豐富的茶與咖啡文化盛宴,受到參會嘉賓的廣泛好評與贊譽。
此次“景邁山·武夷山 茶與茶的對話”活動,不僅加深了兩地茶文化的交流與融合,也為中國茶產業的跨區域協作提供了成功範例,更為推動中國茶走向世界搭建了堅實的平台。未來,景邁山與武夷山將繼續攜手共進,以茶為媒,共創中國茶產業的新輝煌。
中國海峽新聞網 記者 陳志成 編導 陳雲青/福建武夷山市釆訪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