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麒鼎/福建福州報導
2024 年 10 月 29 日上午 10:00,福建省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在福建省新聞發布廳(福州市台江區西環南路 128 號省廣播電視中心內)召開。
省台辦副主任陳志勇介紹了福建省貫徹落實中央《意見》情況並發布第三批政策措施。中央《意見》發布一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社會融合、經濟融合、情感融合、全域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階段性成果在社會融合方面,台胞往來通道更加暢通,“小三通”航線持續加密,上半年從福建口岸入境台胞 43.4 萬人次,同比增長 1.65 倍。台胞在閩生活更加便利,台灣居民居住證社會面應用與大陸居民身份證同等便利,上半年簽發五年期台胞證同比增46.6%;制發台灣居民居住證同比增長 2.63 倍。台胞在閩就業創業更有保障,公布三批直接采認台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目錄,1500 多名台胞通過直接采認方式取得相應證書;大陸首創將台灣教師納入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認定範圍。台胞在閩社會參與更加廣泛,一批台胞出任、獲聘相關社會組織負責人、法定代表人和仲裁員、調解員、陪審員;累計引入 150 多支台灣建築師和文創團隊、500 多名台灣專才助力鄉村振興,覆蓋 87%以上的縣市區。
在經濟融合方面,閩台貿易穩步增長,上半年閩台貿易額 464.6 億元,比增 4.9%,全省新設台資企業 1121 家,比增 27.4%,農業利用台資繼續位居大陸第一。“正新”“太祖”等台灣品牌首次加入大陸老字號“大家庭”。設立大陸首支台商發起的兩岸産業投資基金,首募金額 7.86 億元。上線兩岸標准共通平台,累計研制兩岸共通標准 226 項。
在情感融合方面,民間交流日趨熱絡,上半年全省舉辦第十六屆海峽論壇等重要涉台交流活動 100 多場,累計參與台胞超 1.5 萬人次。出台大陸首部文化領域涉台專項地方性法規《福建省閩台關系檔案保護條例》,與台灣紀錄片機構共同攝制紀錄片《兩岸家書》。青年交流更加深入,成功舉辦第十二屆海青節等活動;棒壘球等特色體育項目交流活躍,在連城舉辦兩岸青少年棒球邀請賽;加強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平台建設,現有省級以上台青就業創業基地 49 家,累計 4.8 萬多名台青來閩實習、就業、創業。
在全域融合方面,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深入推進,廈門出台大陸首部鼓勵台青就業創業的地方性法規《廈門經濟特區鼓勵台灣青年來廈就業創業若幹規定》;福州發布福馬“同城生活圈”首批 10 條政策舉措;平潭綜合實驗區率先實現台資企業注冊“全程網辦”、台灣居民個稅補貼“免申即享”。其他區域結合本地特色資源,深入開展融合實踐。
示範區建設得到了中央和國家部委的大力支持,文化和旅遊部出台《文化和旅遊領域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若幹措施》等配套政策文件。
近期,福建省研究制定了貫徹落實中央《意見》第三批政策措施,共有四個方面 17 條。
在推進對台金融合作方面共 6 條:實施在閩台資企業跨境融資便利化政策;便利在閩台胞征信查詢,布放 113 台信用報告自助查詢一體機,支持使用台灣居民居住證、台胞證查詢詳版信用報告;服務台胞享受便利移動支付,興業銀行等銀行依托中國銀聯爲來閩台胞提供“福旅通卡”;設立一批重點服務台胞台企銀行保險機構;提供開立證券賬戶便利服務;做好台資企業上市培育服務。
在支持台灣同胞來閩發展方面共 3 條:優化台胞在閩職稱服務;支持在閩台胞參加國家醫師資格考試;鼓勵台灣護理人員就業,漳州市針對台灣護理人員來漳州就業推出三項優惠政策。
在擴大對台司法服務方面共 4 條:設立“涉台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立司法服務新平台;支持台灣地區仲裁機構在廈門設立業務機構;開展“檢察護企·送法進台企”活動。
在進一步便利台胞在閩生活旅遊方面共 4 條:推出數字“第一家園”服務平台;推廣台胞在閩臨時機動車駕駛許可線上申領;提供台灣居民居住證“上門辦”服務;歡迎台灣同胞來福建旅遊,台胞到湄洲島、莆田市內部分景區可享受優惠。
發布會上,省司法廳副廳長柯南木、省衛健委副主任張國安、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馬濤濤、中國人民銀行福建省分行黨委委員曹桂元分別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此次新聞發布會展示了福建省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方面的積極努力和顯著成效,爲進一步推動閩台交流合作注入了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