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體育人 青春同行」閩台青年人才體育交流營「第二期順利舉辦

2.2k Views
以體育人 青春同行」閩台青年人才體育交流營「第二期順利舉辦

10月26日上午,「以體育人 青春同行」閩台青年人才體育交流營之”融合·創新·發展”海峽青年發展型城市交流沙龍在陽光學院隆重舉辦。此次活動旨在搭建兩岸青年交流平台,促進兩岸青年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的融合與創新。來自海峽兩岸9所高校的70余名青年學者、學生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青年如何在城市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本次沙龍分為「兩岸青年攜手譜寫精彩人生」「從賽場到橋梁:體育如何成為兩岸創新與發展的催化劑」「從 A 到 A+」三個主題分享,分別邀請到陽光學院校長顧問、陽光學院教師發展學院名譽院長、陽光學院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院長 馬彥彬教授,陽光學院經濟管理學院黃柏欽博士、台灣青年菁英協會理事長謝坤宏為兩岸師生獻上精彩演說。

隨後,圍繞「融合」、「創新」、「發展」三大主題,就如何推動兩岸青年在城市發展中的融合與互動、如何激發青年創新活力推動城市發展、如何構建青年友好型城市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探討。兩岸青年代表各抒己見,思想碰撞,現場氣氛熱烈。

嘉賓們結合企業電商經營轉型、自身創業經歷、咖啡創業故事,兩岸文化、飲食、服飾、建築等豐富多彩的課題內容,用專業有趣的方式,就創業就業與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等熱點問題展開了深度探討交流,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了寶貴的市場洞察和策略指導,激發了現場青年對創業的濃厚興趣,展示了中華文化「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基因密碼和創新動力。進一步促進兩岸青年在創業就業領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並推動兩岸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更全面多方位的交流、交往、交融。

福州台灣會館,前身為福州台灣兩郡試館,是清末專供台灣士子來榕參加福建鄉試、進京會試時棲息之所。具有展示收藏、聯誼聯絡、合作互動、學習交流和學術研究等多種功能,為兩岸開展文化、教育、經濟、青少年、人才、民間基層等多個領域交流合作提供一個新的平台。

在台灣會館講解老師的帶領下,通過豐富的史料和文物展示,直觀地瞭解了台灣會館的歷史變遷,台灣士子來京參加科舉考試的情況,以及在京台灣人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對國家的歷史貢獻。

大家漫步於這座古樸的北京四合院建築內,回味著剛剛講解員講述的故事,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紅磚砌成的道路、灰色的石磚和木質結構,融合了台灣特色的騎樓、拱牆、琉璃飾品等建築元素,彷彿在訴說著「兩岸一家親」的深厚情誼。

漫步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包括三條「坊」和七條「巷」,分別是光祿坊、文儒坊、衣錦坊和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自晉代發軔,於唐五代形成,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得以傳續。它被譽為「中國城市裡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

最後交流營一行來到三坊七巷,參訪在古厝街巷中體驗福州悠久的歷史風貌與深厚的底蘊積澱,探尋錯落有致的古厝院落,體驗有福之州的文化魅力,感受文風鼎盛、人傑地靈的歷史底蘊,以及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根脈。

 

中國海峽新聞網 記者 楊惠茹 鄭凱綺/福建福州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