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總文工團精品話劇《尋味》精彩亮相“2024’海峽職工論壇”

692 Views
全總文工團精品話劇《尋味》精彩亮相“2024’海峽職工論壇”
國台辦大力點贊劇目:全總文工團精品話劇《尋味》精彩亮相“2024’海峽職工論壇”。

6月15日,“2024’海峽職工論壇”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作爲海峽職工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總文工團兩岸題材精品話劇《尋味》于6月14日、15日晚在廈門嘉庚劇院溫情上演,吸引了來參加本屆海峽職工論壇的200余位兩岸技能大師、一線職工和工會幹部,以及廈門市各界勞模工匠、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各行各業職工代表兩千余人線下相聚。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國台辦,北京市文聯、台辦、劇協,福建省文聯,廈門市總工會、文聯、台辦、劇協,全總文工團等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廈門市文藝界專家學者出席觀看。

海峽職工論壇是海峽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兩岸職工文化交流、融合發展的重要紐帶,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主辦,其特點之一是兩岸基層職工共敘鄉情親情友情的盛會,得到了兩岸廣大職工的廣泛認同和支持。從文化交流到技術交流,從工匠勞模交流到青年職工交流……每一屆海峽職工論壇都會加入新元素,開拓新領域,今年,全總文工團兩岸題材精品話劇《尋味》成爲論壇現場兩岸職工交流對話的新亮點。

國台辦大力點贊劇目:全總文工團精品話劇《尋味》精彩亮相“2024’海峽職工論壇”。

《尋味》是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項目,由北京市文聯、全總文工團、北京市台辦聯合出品,北京劇協、哲騰文化聯合制作,彙集了兩岸多位優秀演員,全總文工團話劇團副團長唐麗華、中國話劇金獅獎獲得者王毅、中國台灣影視演員李志希等合作演出。

《尋味》講述了國民黨老兵李金標輾轉返鄉探親的溫情故事,旨在呈現兩岸一宗的母子、兄妹、朋友間扣人心弦的深情。當劇中鮮活的人物紛紛登場,曆史留給我們必須直面的矛盾比比皆是。然而血濃于水,兩岸本親,面對人性、人情乃至人的靈魂的種種拷問,最終一切誤會沖突都將渙然冰釋。這是一個講愛的溫情故事,是能聞到熟悉的味道,是能看到回家的亮燈。因流離、永別、鄉愁、思念而沈澱在心中的刻骨記憶,尤其是那念念不忘老家中的一段回憶、一口味道,或許就是兒時一日三餐生活中與父母的一杯粗茶、一鍋淡飯、一碗熱湯,或許就是“尋味”。

國台辦大力點贊劇目:全總文工團精品話劇《尋味》精彩亮相“2024’海峽職工論壇”。

《尋味》從2023年3月首演至今,一路走來碩果累累、成績斐然,先後榮獲第十八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大戲東望·2023全國話劇展演開幕大戲、第五屆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展演劇目、紀念西南劇展80周年暨第八屆全國話劇優秀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第九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劇目,曾先後赴北京、南京、杭州、西昌、上海、蘇州、石家莊、西安、重慶、南甯等十余地開展巡演,至今已累計演出50余場,得到了來自不同群體有口皆碑的好評。今年3月27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發言人陳斌華重點推薦了《尋味》,他表示,該劇講述了一次特殊的回家故事,延展出兩岸同胞的濃濃親情。《尋味》自2023年初首演以來獲得廣泛好評……

國台辦大力點贊劇目:全總文工團精品話劇《尋味》精彩亮相“2024’海峽職工論壇”。

《尋味》立意構思與海峽職工論壇的主題高度契合,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帶領兩岸職工一道品嘗了輾轉70年尋回的“一碗面條”的濃郁鄉情和地道鄉味,在一家人聚散離合的溫情故事中架起對話溝通、相向而行的“連心橋”,畫好情感共鳴、心靈契合的“同心圓”——從高雄的面館到北京的胡同,從狹小的閣樓到老張家裏飄出的辣椒味——《尋味》采用雙旋轉舞台,將“同心圓”和“連心橋”外化呈現,勾勒不同場景、切分多層空間,形成豐富的表演區域,表現曆史與現實、人及命運的起承轉合,創新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用獨有的藝術風格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在親和融洽中暢敘鄉情鄉味,讓兩岸職工在交流品鑒劇目的過程中增進共識,在溫情愛意中達成了了兩岸職工共敘鄉情親情友情的心靈契合,讓“兩岸一家親”的情誼延綿不斷。

國台辦大力點贊劇目:全總文工團精品話劇《尋味》精彩亮相“2024’海峽職工論壇”。

現場采寫部分:“我的確沒想到,日常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這碗‘台灣川味牛肉面’竟然被搬上話劇舞台;更令人激動的是,這碗面尋回了‘根’,家從未走遠,只是好久不見。”在演出現場,XXX分享了XXX。他感歎:“一蔬一飯,一瓢一飲,不僅讓思念跨過了海峽,也爲我們鋪就了尋回至親的道路。”

“國家好、民族好,兩岸同胞才會好”“常來常往,我們都是一家人”……廈門嘉庚劇院舞台上下都滿滿洋溢著“在一起,才尋到地道‘本味’”的濃情氛圍,兩岸職工被《尋味》這滿溢著濃郁鄉情鄉味的“一碗牛肉面”喚醒血緣基因、強化情感紐帶,也讓更多台灣職工通過文藝的形式更加直觀、更加形象生動的了解大陸,同大陸職工同心同行、攜手奮鬥,在強國建設和民族複興偉業中綻放異彩。

衛視新聞中文台 記者朱麒鼎 吳浤濬/福建廈門報導